AGI推理能力提升探索:从CoT到BoT,我们正加速奔向通用智能

今日资讯16小时前发布 navdh
00
宣传小二

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像人类一样思考?这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核心命题。本文深入探讨当前AGI推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技术路径,从经典的思维链CoT)到创新的思路助推(BoT),结合智能体训练、端到端学习与安全加固等前沿实践,揭示AI“深度思考”能力的进化图谱,为技术从业者和AI爱好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前沿洞察。

还记得几年前,AI还只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,写个邮件都磕磕绊绊。如今,像GPT系列这样的大模型已经能写小说、编代码、做逻辑题了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它们有时候还是会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?这就是典型的推理能力不足——看似逻辑严密,实则漏洞百出。

这正是当前通往AGI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之一。幸运的是,2024到2025年,我们见证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技术进展,AGI的“大脑”正在变得更聪明、更可靠。

从“按部就班”到“自我进化”:Prompt设计的革命

早期,为了让大模型进行复杂推理,工程师们发明了思维链(Chain-of-Thought, CoT) 技术。简单说,就是教AI“一步一步来”,比如解数学题时先列出已知条件,再分步计算。

CoT确实有效,但它有个致命弱点:依赖人工设计的提示词(Prompt)。一旦遇到新问题,模型就可能卡壳,因为它没有真正的“思考”能力,只是在模仿固定的模式。

转折点出现在ICL2024大会上,一项名为BoT(Boosting of Thoughts,思路助推) 的新技术横空出世。BoT不仅仅是让AI一步步想,而是让它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和优化。

想象一下,一个学生做完一套题后,不仅对答案,还会分析自己哪里错了,下次怎么改进。BoT就是让AI做同样的事——它会生成多个推理路径,评估哪条最合理,然后“自我迭代”,最终输出更准确的答案。据大会展示的数据,BoT技术使得AGI的推理能力相比传统CoT提升了24%,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!

智能体:在真实世界中“学会思考”

光靠改Prompt还不够。真正的智能,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。于是,“智能体”(Intelligent Agent)成了AGI研究的新宠。

智能体不是静态的问答机器人,而是能感知环境、制定计划、执行动作、并从结果中学习的动态系统。比如,ScreenAgent能让AI通过观察电脑屏幕,自己操作鼠标键盘完成任务;Mobile-Agent v2则能让AI自动操作手机App。

这些智能体是如何提升推理能力的呢?关键在于端到端的学习和反馈闭环。它们不依赖预设的工具或规则,而是直接从像素级输入(如屏幕画面)中学习,通过不断试错,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,最终学会“规划行动”。就像人类不会天生就会编程,但通过大量练习和调试,就能掌握复杂的软件开发流程。

安全与性能的“双赢”:技术栈的协同进化

有趣的是,提升推理能力的同时,我们还得确保AI是安全的。毕竟,一个更聪明的AI如果“走歪了”,危害可能更大。

周伯文在WAIC 2025上分享的数据显示,采用SafeWork安全技术栈加固后的模型,不仅安全能力提升了46%,连通用推理能力也意外提升了13%!这说明,安全防护和智能提升并非此消彼长,而是可以协同进化的。一个结构更清晰、逻辑更严谨的模型,本身就更不容易产生幻觉和错误推理。

AGI的未来:超越语言,拥抱多维思维

目前的主流大模型仍以语言为核心,但人类的思维远不止于此。我们有“形象思维”——能在脑海中构建图像并推演其变化。这也是为什么专家提出要发展AGI的“世界模型”或“形象思维能力”。

未来的AGI,需要能同时处理语言、视觉、空间关系甚至音乐思维(如《探索科学的AGI能力模型》中提到)。这意味着推理能力将不再局限于文本链条,而是能在多模态信息间自由穿梭,实现真正的跨领域推理。

结语

AGI的推理能力提升,绝非一蹴而就。它是一场从算法设计(如BoT)、系统架构(智能体)、到安全加固(SafeWork)的全方位进化。我们正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门槛上:AI不再只是信息的搬运工,而是逐渐成为能独立思考、自主学习的“伙伴”。

这条路还很长,但每一步都算数。从CoT到BoT,从静态模型到动态智能体,我们离那个能真正理解世界、解决问题的通用人工智能,又近了一步。

以上文章内容为AI辅助生成,仅供参考,需辨别文章内容信息真实有效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绘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