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工业质检技术新突破:2025年智能体与具身智能重塑制造业

宣传小二

2025年,AI工业质检迎来爆发式发展。联想、北京微链道爱等企业相继推出“工业质检智能体”与具身智能融合方案,在轮胎、电子、钢铁等多个行业实现高精度、高效率的自动化检测。新技术通过无监督学习降低数据依赖,以“自主感知-决策-执行”模式革新传统质检流程,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、新质生产力加速跃迁。

最近你有没有发现,工厂里的“老师傅”越来越少了?不是他们退休了,而是被一群“数字老师傅”给“顶替”了——它们不吃饭、不休息,眼睛比放大镜还尖,专挑产品上的小毛病。这背后,正是AI工业质检技术在悄悄发力。

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,AI工业质检领域接连爆出重磅消息,仿佛一夜之间,这项技术从“能用”直接跳到了“好用+聪明”的新阶段。

先说一个大新闻:联想和中策橡胶集团牵手,搞了个亿级战略合作。别看只是签个约,这可是AI深入轮胎行业的标志性事件。要知道,轮胎表面是曲面、材质反光、缺陷种类多,传统人工检测又慢又容易漏检。而联想这次推出的“工业质检智能体”,结合自家的边缘大脑V3.0和自研光学系统,愣是把轮胎全检做到了缺陷检出率接近100%!更厉害的是,它用的是“无监督正样本建模”技术——简单说,就是不用找一堆坏轮胎来教它认缺陷,只要看几个好轮胎,它就能学会判断什么是“正常”,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和时间。

这还不算完,他们的解决方案还融入了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的概念。什么意思?就是让检测设备不再是个“傻乎乎”的摄像头,而是像机器人一样,能“看”、能“想”、还能“动”。它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自主调整视角、决定下一步动作,真正实现了从“被动执行”到“主动思考”的跨越。联想新视界甚至放出话来:要用具身机器人替代传统的非标自动化设备,这野心可不小。

不止联想,北京微链道爱科技也在9月中旬宣布,其研发的全球首台AOI工业质检智能体获得了北京市发改委认证并正式投放市场。虽然具体细节还在保密中,但“全球首台”和“发改委认证”这两个标签,足以说明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认可,不再是实验室里的“花瓶”。

其实,AI+工业质检并不是2025年才火起来的。早在几年前,像友达光电这样的面板大厂,就已经用32台AI设备取代了100名拿着放大镜的工人,连0.05毫米的划痕都逃不过它的“法眼”。但那时候的AI更多是“视觉+算法”的简单组合,智能化程度有限。

而今年的变化在于,AI大模型和智能体(Agent)开始深度介入。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,“工业大模型+AI智能体”成了绝对主角。这些“工业大脑”不仅能识别缺陷,还能优化工艺、诊断故障,甚至自动生成焊接轨迹。比如广州斯睿特就用“3D视觉+焊接轨迹智能体”,5分钟就能搞定原本耗时良久的焊接编程。

为什么AI工业质检突然这么“猛”?

第一,市场需求太迫切。制造业对良品率、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,人工质检不仅贵,还容易出错。AI的出现,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。

第二,技术成熟了。深度学习、边缘计算、3D视觉等技术的突破,让AI能够应对更复杂的工业场景。特别是无监督学习技术的普及,大大降低了AI落地的门槛。

第三,生态在形成。像联想、华为、中科院等大厂和科研机构纷纷入局,推动AI质检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化解决方案,形成了“平台+工具+场景”的完整链条。

未来,随着更多行业加入这场智能化浪潮,我们或许会看到: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“AI质检官”,它们7×24小时在线,越干越聪明,持续为“中国制造”保驾护航。而那些曾经疲惫的质检员,也许正坐在控制室里,喝着咖啡,看着AI替他们完成重复劳动——这,才是科技该有的温度。

以上文章内容为AI辅助生成,仅供参考,需辨别文章内容信息真实有效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绘镜